1. 首页 > 工作总结

小学英语老师的创新总结:寓教于乐的教学成果完整展示

**标题:当英语课变成游乐园——我的五年“寓教于乐”实验手记**

---

**1. 从“小明的沉默”到“小明的麦克风”**

上周五,我们班最害羞的小明举着用卷纸筒做的“麦克风”,站在椅子上唱《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》时,我差点把黑板擦捏碎了——要知道,这孩子上学期连“Good morning”都说得像蚊子哼。

其实三年前的我可不是这样的老师。那时候我觉得,英语嘛,单词抄五遍、语法背三条,考试能及格就行。直到有次单元测验后,小明在作业本上画了个哭脸,旁边歪歪扭扭写着:“老师,英语好难,我想逃跑。”那个瞬间,我的教案好像突然长了刺,扎得我坐立不安。

---

**2. 我的“游戏改造计划”翻车现场**

第一次尝试“寓教于乐”堪称灾难。我花周末做的单词卡片,被孩子们当成扑克牌玩起了“斗地主”;设计的“萝卜蹲”游戏,因为把“apple”“banana”分给运动细胞差的同学,最后演变成“水果大乱斗”。下课后,小胖举着踩烂的香蕉卡片抗议:“老师,这比数学题还累!”

**不过话说回来,失败才是最好的教案。**后来我琢磨出几个“保命法宝”:

**① 单词拍卖会(适用:三年级以上)**

- **操作**:每人发500“虚拟币”,我把新单词写在黑板上拍卖,学生用句子竞价。比如“I want ‘dinosaur’ because I love Jurassic Park!”(没错,连电影梗都出来了)

- **效果**:最让我惊讶的是总不及格的小美,为了买下“beautiful”,居然憋出完整自我介绍。现在他们连“expensive”这种长单词都抢着要。

**② 教室变机场(适用:四年级)**

有次看到孩子们用书包当登机口玩过家家,我干脆把Unit 6《At the airport》改成实景课。值机柜台用讲台改造,登机牌是作业纸裁的——结果“安检员”小强严格到连铅笔盒都要“scan”,全班笑疯的同时,把“boarding pass”“luggage”这些词记得比我还牢。

---

**3. 数据不会说谎,但孩子会给你惊喜**

上学期期末,我们班平均分涨了12分,最让我骄傲的却是另两个数字:举手次数从每节课5-8次飙升到30+次,还有家长群里60条“孩子主动在家说英语”的吐槽。

**有意思的是,不同孩子需要不同的“乐”法:**

- **低年级**:把记单词变成“吃汉堡”。比如教“cat”,先听喵喵叫(面包层),再模仿猫咪走路(肉饼层),最后画猫胡子(蔬菜层)。

- **高年级**:用《Minecraft》梗教方位介词。“The diamond is under the zombie”比课本例句管用100倍。

- **特别提醒**:动画片教学慎用!我播《Peppa Pig》那节课,孩子们光学猪叫了,下课还在“Snort snort”。

---

**4. 那些还没解决的“小疙瘩”**

当然也有遗憾。转学生小林始终抗拒游戏,直到有天他悄悄告诉我:“以前老师说我玩游戏是差生贪玩。”现在我会单独给他“侦探任务”——比如从歌词里找出隐藏的过去式动词。

还有永远理不清的课堂纪律。有次“动物模仿大赛”差点掀翻屋顶,隔壁班老师来敲门时,我头上还挂着学生扔错的“kangaroo”卡片。后来我们定了“疯狂五分钟”规则,超时就切回安静模式——效果嘛,比吼破喉咙强点儿。

---

**5. 写在最后的话**

上周教师节,小明送了我一张卡片,上面画着拿麦克风的火柴人,写着“Thank you for making English fun”。你看,孩子们从来不说“感谢您提高我的分数”,但他们记得每分每秒的快乐。

现在我的教案本扉页写着:“如果这节课不好玩,那一定是我的问题。”毕竟,当记单词的沙沙声变成笑声时,连办公室的茉莉花都开得格外香——虽然可能只是我的错觉。